“超级玉米”是近年的一个新提法,近日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农业育种基础研究创新平台联合在中国农业大学召开“超级玉米发展战略研讨会”,来自全国科研、教学、管理和企业的100多位玉米方面专家对“超级玉米的概念和定位进行讨论。
  三个方面

  一、关于产量:比目前生产中的品种增产15%~20%;

  近期产量:北方春玉米区产量达到1000公斤/亩;黄淮海夏玉米区达到900公斤/亩);

  中期产量:北方春玉米区产量达到1100公斤/亩;黄淮海夏玉米区达到1000公斤/亩);后期产量:北方春玉米区产量达到1200公斤/亩;黄淮海夏玉米区达到1100公斤/亩);

  二、抗逆性强:特别是抗旱、抗倒伏、抗病;

  三、优质:达国家玉米二级以上各项指标。(详细查看)

  五项指标

  1.1超高产单产在15000kg/hm2或增产20%。

  1.2品质优达到国家标准二级玉米以上的指标,容重≥685g/L,粗蛋白≥9.0%,水分≤14.0%,不完善粒≤5.0%。

  1.3广适性适宜地区广。适宜播种面积在2000hm2万以上,实际年种植面积应在200hm2万以上。

  1.4多抗包括抗病虫和抗逆性。抗多种病虫害、抗倒及较强的抵抗或忍耐多种不利生态因子。

  1.5易制种制种产量在7500kg/hm2以上,花期相配,易操作。且种子发芽率易保持,衰减慢。(详细查看)

  据主持攻关计划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专家介绍,该中心于2004年从上万个杂交玉米组合中,筛选鉴定出4个品质、制种产量等主要指标方面均突出的新品种进行试种。课题实施1年多以来,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在山东莱州试种的杂交玉米,在1.09亩的小面积上实收1402.86公斤,亩产突破1000公斤,这一产量为目前我国玉米亩产量之最......(详细查看)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总项目主持人赵久然研究员对项目总体情况作了工作进展报告,介绍了项目实施一年多来,各方面工作总体进展情况,并指出2006年是项目进展中的关键一年,总项目及各课题要精心安排,落实工作计划,在基础研究方面力争有突破;“超级玉米品种各项指标鉴定研究”课题主持人孙世贤作了课题工作报告......(详细查看)

吉林省玉米超高产品种探讨.PDF

再议玉米耐密型品种的选育鉴定及配套栽培技术.PDF

  李登海等十一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速研发推广超级玉米’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1.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2006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4.085亿亩,占全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5.8%,产量2880亿斤,占全国粮食产量的28.9%。新品种在玉米的增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个世纪50年代末育成的首批双交种开创了我国玉米杂交育种的新纪元。随着玉米杂交育种研究工作的加强,目前全国的玉米播种面积几乎全部为杂交种播种。分子育种等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的突破与新基因资源发掘利用相结合,强化了高产、优质、多抗的协调改良,实现了传统的“经验育种”逐步向定向、高效的“精确育种”的转变,可大幅度提高育种效率,是当前育种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我国“超级玉米”研究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通过广泛收集国内外优良玉米种质资源进行组配、筛选,已初步培育出“超级玉米”并试种成功......(详细查看)

  由科技部和山东省科技厅共建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研究专项“超级玉米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开发”项目,2008年4月19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启动。据测算,如果每年种植推广4000万亩超级玉米,我国每年的玉米产量就能增加60亿公斤,相当于新增1500万亩耕地。

  玉米是国际四大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居我国秋粮作物之首,总产量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24%。玉米既是饲料、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也是畜牧养殖业的基础,随着世界范围内生物能源产业的兴起与壮大,玉米已成为重要的生物能源作物。目前,我国玉米主推品种的产量、品质尚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玉米育种的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启动“超级玉米品种选育和产业化开发”项目,正是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大举措。


  这一项目由我国著名玉米育种与高产栽培专家李登海任项目首席专家,项目总经费8746万元,其中国家拨款3746万元,项目研究期限为2007~2010年。(详细查看)

我国超级玉米育种形势分析及对策

山西超级高产玉米--大丰26号

农博网简介 - About Aweb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会员注册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投稿中心